Menu

正見的意義

研究所 釋明達

佛陀成佛以後,首先為五比丘宣說中道 (Middle Path),中道即是八正道,是趣向涅槃的道路。八正道謂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。其中正見最重要,如果沒有正見,其他七個正道就沒辦法一一成就,所以佛陀先告訴我們正見。佛陀說「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就是正見,知道無常是無常,知道不實是不實,知道不淨是不淨,這就是正見。」與正見相反的即是邪見。在佛教裡有五個嚴重的惡業: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等。而邪見比這五種惡業更為嚴重,因為有邪見就不能通往涅槃,通往涅槃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具足正見,所以佛陀在《轉法輪經》先說正見。
根據巴利經典Mahācattārīsakasuttaṃ(《大四十經》)與《中阿含》中《聖道經》比較可從的來說明,兩種正見:一、有漏 (sāsava)的正見;二、無漏(anāsava)的正見。

一、有漏(sāsava)的正見
有漏的正見就是建立善業、因果、業報與凡聖的觀念,也稱之為「自業正見」,藉此了解自己得承受的善惡業果報。除此認知外,還要了解善不善業的分別,善不善業的主要的內容,以及善不善的根源。如《中阿含》中《聖道經》說:
云何正見?謂此見有施、有齋、亦有咒說,有善惡業,有善惡業報,有此世彼世,有父有母,世有真人往至善處、善去、善向,此世彼世自知、自覺、自作證、成就遊,是謂正見。是為見邪見是邪見者,是謂正見。
有漏(sāsava)的正見就是要清清楚楚知道這個世界,什麼是正確、什麼是不正確。世界上、其他世界上有布施、有祭祀、有獻供。有善惡業、有善惡業果報。有母親、有父親,有化生的眾生。在世界上,有正行、有正向沙門、有婆羅門。自己知道、自己看到有這個世界和其他世界,並向人宣說。在巴利經典Mahācattārīsakasuttaṃ說這種正見是有漏、有福德分、有執著的正見。

二、無漏的正見 (anāsava)
巴利經典Mahācattārīsakasuttaṃ(《大四十經》)說:
諸比丘!什麼是神聖的、無漏的、出世道支的正見?諸比丘!修習聖心的、無漏心的、具有聖道的聖道,有慧、有慧根、有慧力、有擇法覺分、有道支的正見。諸比丘!這就稱為神聖的、無漏的、出世道支的正見。
另外,無漏的正見有兩種: 一、隨順真理的正見(saccanulomika sammaditthi) 二、洞察真理的正見(saccapativedha-sammaditthi)
一、 隨順真理的正見(saccanulomika sammaditthi)
這是與四聖諦相應的智慧,相信並接受四聖諦教法的原則,為概念性的正見。
二、洞察真理的正見(saccapativedha-sammaditthi)
這是以直接的經驗洞察四聖諦教法所產生的智慧,屬經驗的正見

第二節、正見與三學
八正道,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、正見、正思惟,可歸類為戒、定、慧三學。 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為戒學;正念、正定為定學;正見、正思惟為慧學。一般認為想要脫離煩惱,證得究竟涅槃的行者,首先要持守戒律,持守戒律後才能生定,有定後才能發慧。但是菩提比丘認為戒、定、慧沒有先後順序,其中一學俱足,其他二學也會包含在內,在S.N.Sagatavagga Devatasamyuttaya提到,有一次,一位天人請教佛陀:
Anto jaṭā bahi jaṭā, jaṭāya jaṭitā pajā;
Taṃ taṃ gotama pucchāmi, ko imaṃ vijaṭaye jaṭa ’ nti.
(內有問題,外也有問題,內外問題攪成一團,很難解決,請問瞿曇,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?)
Sīle patiṭṭhāya naro sapañño, cittaṃ paññañca bhāvayaṃ;
Ātāpī nipako bhikkhu, so imaṃ vijaṭaye jaṭaṃ.
(若一個人具足戒,那他也會有定、慧;努力的明智的比丘啊﹗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。)
想要到達涅槃的境界必須修習八正道,這是正見;一般人不以到達涅槃的境界為目的,也一樣要修習八正道,這也是正見。涅槃即無明滅,無明滅即生智慧,生智慧有兩種方法: 一,正見,二,正思惟,其中又以正見較為重要,因為有正見才有正思惟。八正道的正見是最重要的一道,因為修習其他的七道都必須通過正見才能走對路,在《大四十經》裡面會看得到:
知道邪思惟是邪思惟,知正思惟是正思惟。這就是正見。
知道邪語是邪語,知道正語是正語。這就是正見。
知道邪業是邪業,知道正業是正業。這就是他的正見。
知道邪命是邪命,知道正命是正命。這就是他的正見。
若沒有正見的行者是沒辦法達到究竟涅槃,不論修哪個法門都是浪費時間。譬如有人想去一個地方,卻不知道路怎麼走,是沒辦法達到目的地。因此想要到達涅槃,一定要有正見來引導。

Top